当前位置: pg电子游戏官网-pg电子娱乐平台--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南北畅谈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pg电子游戏官网

2022-05-13 13:39

庞靖鹏 郭姝姝 严婷婷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指出,要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承担起"国之大事""世纪工程"的使命,为解决受水区水生态、水环境长期性累积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发挥好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筑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不断满足受水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深刻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复苏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经验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及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充分说明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色始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底色。《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态效益、复苏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多措并举,严守生态安全的底线,筑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二)是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战略考量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黄淮海流域分布着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是构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基础。黄淮海流域也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引向黄淮海等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沿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形成的两条绿色生态长廊把长江和黄河连接起来,重构了我国的水系格局,对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解决受水区严重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

  黄淮海流域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导致整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淮河流域水污染接近失控。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华北地区长期大规模超采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占平原区面积的77%,年均超采量占全国超采量的60%,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漏斗区,并引发湿地干涸、局部地区水资源衰减并伴随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为沿线多条河流湖泊、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压采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带动了沿线治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作,为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二、南水北调工程为复苏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注入了生命源泉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有效缓解了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增加了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水利部会同京津冀三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南水北调引江水、引黄水、引滦水、当地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等水源,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通过河湖入渗回补地下水。截至2022年4月中旬,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补水总量达79亿立方米,其中,向华北地区补水51亿立方米,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连续两年回升,浅层地下水总体达到采补平衡。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超50亿立方米,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缓解效果明显,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水位总体止跌回升。2021年年底,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了1.89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了4.65米,地下水亏空得到有效回补。

  (二)受水区河湖水量增加、水质提升

  截至2022年2月,南水北调受水区补水河湖沿线有水河长和水面面积分别较补水前增加967公里和348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0.42米,地下水储量得到有效补充。东线工程输水期间,补充了沿线各湖泊的蒸发渗漏水量,确保了各湖泊蓄水稳定,济南"泉城"再现四季泉水喷涌景象,京杭大运河于2022年4月底全线水流贯通。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35亿立方米,永定河865公里河道于2021年9月底实现了1996年以来首次全线通水,河北省十余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并向白洋淀补水。在生态补水的同时,实施一系列综合水质保护措施,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水环境容量扩大,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ⅱ类水标准,白洋淀入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部分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三)受水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补水以来,沿线河湖水系生态多样性提高,工程沿线曾经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为当地百姓营造了优美的亲水环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南四湖在十多年前曾是谁都不愿靠近的"酱油湖",如今水面清澈、水天相接,绝迹多年的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重新出现,多年罕见的震旦鸦雀、赤麻鸭以及号称"水中凤凰"的水雉也飞回湖畔。滹沱河曾一度是石家庄北部主要沙尘污染源,如今干涸河段水流再现、碧波荡漾,补水支线子牙新河和子牙河鱼类种类数升高了25%左右,底栖动物耐污物种比例明显下降,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中线一期工程还带动了沿线生态带建设,中线工程沿线相继划定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形成了一条1200多公里长的生态景观带,宛如一条绿色走廊。

  三、牢牢守住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虽然缓解了黄淮海流域严重缺水的状况,但区域水资源情势仍呈北缺南丰的格局,加之海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受水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河湖生态保障要求提高、地下水压采和部分规划供水工程未实施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筑牢南水北调工程这条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一)加大受水区和沿线生态治理力度

  深入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加快地下水源置换,实施超采区地下水回补,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实施大运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河道沿线及重要湖泊的生态廊道建设。

  (二)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功能

  坚持和完善科学调度工作机制,合理优化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运行方案,科学制定落实水量调度计划,加强水资源统筹调配,在满足受水区合理用水需求基础上,保障河道合理生态流量,抢抓来水丰沛时机,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助力滹沱河、白洋淀、永定河、大运河等河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三)强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把水质安全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质监管,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不断完善水质保障体系,确保水质安全。

  (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后续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通过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形成长江流域向北方战略性输水通道,进一步提升供水能力,促进工程生态环境效益长效发挥,确保工程成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责编: 李霞  
 
 
网站地图